
福建省三明市岩前镇岩前村西北,一株桃形的桃子安静地在山间。这就是万树岩遗址,开启了古代福建文明的神秘之门。万树岩遗址由灵峰洞、船帆洞等遗址组成。这是华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。它的发现推进了福建古代人类活动史直至18.5万年前。但20多年前,这一重要的史前遗迹面临着崩溃的风险。万树岩属喀斯特地貌,山石灰是优质矿物,可用作钢铁冶炼的助溶剂和沉淀剂。 20世纪70年代,三明钢铁厂斥巨资购买万寿岩采矿权,历时20年。当当地村民听到采矿的爆炸声越来越大时,他们想起了历史悠久的万寿岩。随时都会输,所以他们写了一份呼吁书,要求保护万寿岩。一方面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采矿权,另一方面是坚持“山上有宝藏”的村民。双方争执不休。万淑艳要去哪里? 1999年9月,福建省博物馆文化研究员陈子文来到万树岩。作为万寿岩遗址考古抢救的负责人,其一大出行活动就是与当地考古学家合作,在一个月内得出一个结论——万寿岩值得维护吗?在周围山间传来的爆炸声和采矿声中,陈子文带领考古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。起初,挖掘工作并不顺利。两周后,考古队仍未找到。在距地表1.7米深处挖掘时,发现了线索从鹅卵石地面上出现。此外,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万年前丢失的巨貘的牙齿,以及许多更古老的人造石器。尽管考古发掘活动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采矿的爆发并没有停止。福建省文化厅在鉴定出非生成岩制品后,于1999年12月底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提交了《三明万树鱼岩旧石器洞遗址紧急保护报告》。2000年1月1日,新世纪的第一天,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专门批示了这份文件:钢铁厂“停止生产”。 立即爆炸”;三明市政府要“协调协助三明钢铁厂尽快异地选址新矿点”省文化厅要“进一步做好遗址发掘、研究和保护工作,争取新的基础性发现”;“全省财政安排50万元用于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。”这一重要指示,使万树岩遗址免遭“爆包”。据测算,以当时三明炼钢产能计算,万树岩地表石灰储量仅够三山钢铁使用100年。 一位曾为万树岩遗址保护做宣传的人士:“为了提供一时的经济利益,下定决心支持遗址保护,如果没有高超的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,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。”划定保护红线、建立保护机构、实施文化保护工程、开展环境修复……万树岩遗址从此恢复平静。它得到了精心的照顾。 20多年过去了。 如今的万寿岩,始于远古时代,已从一个毁灭性的原始矿区变成了一个主题遗产,该主题包括遗址展示、教育即科学、学术和生态旅游研究。游客参观万寿岩遗址的船帆洞。习近平铭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。在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,他都特别注重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。在河北正定工作时,他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亲笔书写的著名碑“本命长寿福碑”满身是泥,毫无保护。习近平立即去找主管,提出严肃批评;在福建,他积极推进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,让福建大地成为“世界级名片”;在浙江工作期间,他两次到良渚考察调研,协调解决了遗产地区石矿关闭问题。良渚,让良渚千百年来“重生”……文化遗产见证了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发展历史,带来了一个国家的认同和自豪。文化遗产点缀在中国美丽的山河之中。保护好它们、利用好它们,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 2012年,习近平担任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,首次在党的报告中写下“文化自信”。此后,他把这一理念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四个自信”中,并强调文化自信是“更初级、更深层次、更长久的力量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。总书记说:“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要去哪里?中国现在,我时刻提醒自己,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历史感。”为什么我们需要“文化自信”?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:“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,是一个民族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无论哪个国家、哪个国家,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思想文化,失去了思想文化的灵魂,这个国家、这个国家就站不住脚。” 2024年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抵达陕西省宝鸡市,参观宝鸡青铜博物馆。在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,总书记驻足凝视着国家黄铜财富何尊。他说:“中华文明五千年,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、研究、诠释它的内涵和精神,弘扬其中蕴藏的伟大智慧,让每个人更加尊重它、热爱它、增强它的价值。”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心馆,总书记感叹:“我最欣赏的是中华文明更替留下来的最重要的东西。我们的文化继续流动和传承,这些宝藏必须尽一切可能得到保护和喜爱。 “2021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九曲河畔的朱熹园,凝视八百多年前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节选许久。”如果这些都不是中国特色,又怎能有今天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? “近年来,通过有效的保护和传承,传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。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,传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。”文明时代,新的“文化热”遍地涌现: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不少人“进一座城市就是为了一座博物馆”;各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秀场时常涌现,让大众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……当人们不仅享受“看山看水”,更喜欢“文化文化”时,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稳固。 “